Skip to content

S05-04 JS高级-ES6-基础、Promise

[TOC]

ECMA新描述概念

新的ECMA代码执行描述

在执行学习JavaScript代码执行过程中,我们学习了很多ECMA文档的术语:

  • 执行上下文栈:Execution Context Stack,用于执行上下文的栈结构;

  • 执行上下文:Execution Context,代码在执行之前会先创建对应的执行上下文;

  • 变量对象:Variable Object,上下文关联的VO对象,用于记录函数和变量声明;

  • 全局对象:Global Object,全局执行上下文关联的VO对象;

  • 激活对象:Activation Object,函数执行上下文关联的VO对象;

  • 作用域链:scope chain,作用域链,用于关联指向上下文的变量查找;

在新的ECMA代码执行描述中(ES5以及之上),对于代码的执行流程描述改成了另外的一些词汇:

  • 基本思路是相同的,只是对于一些词汇的描述发生了改变;

  • 执行上下文栈和执行上下文也是相同的;

新ECMA中代码执行流程描述:

  • 词法环境:Lexical Environments
    • 环境记录:Environment Record
      • 声明式环境记录:declarative Environment Record
      • 对象式环境记录:object Environment Record。就是window
    • 外部词法环境:outer Lexical Environment
  • 变量环境:VariableEnvironment

词法环境(Lexical Environments)

词法环境是一种规范类型,用于在词法嵌套结构中定义关联的变量、函数等标识符;

  • 一个词法环境是由环境记录(Environment Record)和一个外部词法环境(outer Lexical Environment)组成;

  • 一个词法环境经常用于关联一个函数声明、代码块语句、try-catch语句,当它们的代码被执行时,词法环境被创建出来

image-20230620140346535

也就是在ES5之后,执行一个代码,通常会关联对应的词法环境;

  • 那么执行上下文会关联哪些词法环境呢?

image-20230620140355292

LexicalEnvironment和VariableEnvironment

LexicalEnvironment用于处理let、const声明的标识符:

image-20230620140403464

VariableEnvironment用于处理var和function声明的标识符:

image-20230620140410456

环境记录(Environment Record)

在这个规范中有两种主要的环境记录值:声明式环境记录和对象环境记录。

  • 声明式环境记录:声明性环境记录用于定义ECMAScript语言语法元素的效果,如函数声明、变量声明和直接将标识符绑定与ECMAScript语言值关联起来的Catch子句。

  • 对象式环境记录:对象环境记录用于定义ECMAScript元素的效果,例如WithStatement,它将标识符绑定与某些对象的属性关联起来。

image-20230620140426996

新ECMA描述内存图

image-20230620140449214

let、const

let/const基本使用

在ES5中我们声明变量都是使用的var关键字,从ES6开始新增了两个关键字可以声明变量:let、const

  • let、const在其他编程语言中都是有的,所以也并不是新鲜的关键字;

  • 但是let、const确确实实给JavaScript带来一些不一样的东西;

let关键字:

  • 从直观的角度来说,let和var是没有太大的区别的,都是用于声明一个变量;

const关键字:

  • const关键字是constant的单词的缩写,表示常量、衡量的意思;

  • 它表示保存的数据一旦被赋值,就不能被修改

  • 但是如果赋值的是引用类型,那么可以通过引用找到对应的对象,修改对象的内容

注意:

  • 另外let、const不允许重复声明变量

示例: 基本使用

image-20230731173801029

image-20230731174113795

示例: 如果赋值的是引用类型,可以修改引用对象内部的内容

image-20230731174110669

示例: let、const不允许重复声明变量

image-20230731174304072

image-20230731174336570

image-20230731174349326

面试:let/const有作用域提升吗?

let、const和var的另一个重要区别是作用域提升:

  • 我们知道var声明的变量是会进行作用域提升的;

image-20230731175424523

  • 但是如果我们使用let声明的变量,在声明之前访问会报错;

image-20230620140517614

那么是不是意味着foo变量只有在代码执行阶段才会创建的呢?

  • 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的,我们可以看一下ECMA262对let和const的描述;

  • 这些变量会被创建包含他们的词法环境被实例化时,但是此时是不可以访问它们的,直到词法绑定被求值

image-20230620140526460

暂时性死区 (TDZ)

我们知道,在let、const定义的标识符真正执行到声明的代码之前,是不能被访问的

  • 从块作用域的顶部一直到变量声明完成之前,这个变量处在暂时性死区TDZ,temporal dead zone)

image-20230620140601588

使用术语 “temporal” 是因为区域取决于执行顺序(时间),而不是编写代码的位置;

image-20230620140609087

image-20230731181516827

let/const有没有作用域提升呢?

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,在执行上下文的词法环境创建出来的时候,变量事实上已经被创建了,只是这个变量是不能被访问的。

  • 那么变量已经有了,但是不能被访问,是不是一种作用域的提升呢?

事实上维基百科并没有对作用域提升有严格的概念解释,那么我们自己从字面量上理解;

  • 作用域提升: 在声明变量的作用域中,如果这个变量可以在声明之前被访问,那么我们可以称之为作用域提升;

  • 在这里,它虽然被创建出来了,但是不能被访问,我认为不能称之为作用域提升;

所以我的观点是let、const没有进行作用域提升,但是会在解析阶段被创建出来

Window对象添加属性

我们知道,在全局通过var来声明一个变量,事实上会在window上添加一个属性:

  • 但是let、const是不会给window上添加任何属性的。

那么我们可能会想这个变量是保存在哪里呢?

image-20230620140638914

image-20230620140651543

示例:

image-20230731181819120

image-20230731181910056

image-20230801151945563

块级作用域

var的块级作用域

在我们前面ES5的学习中,JavaScript只会形成两个作用域:全局作用域函数作用域

image-20230620140709263

ES5中放到一个代码中定义的变量,外面是可以访问的:

image-20230620140717797

image-20230620140723100

let/const的块级作用域

ES6中新增了块级作用域,并且通过let、const、function、class声明的标识符是具备块级作用域的限制的:

image-20230620140734813

image-20230620140741077

注意:但是我们会发现函数拥有块级作用域,但是外面依然是可以访问的:

  • 这是因为引擎会对函数的声明进行特殊的处理,允许像var一样在外界后面直接访问;

image-20230805113615840

块级作用域的应用

我来看一个实际的案例:获取多个按钮监听点击

image-20230620140756688

使用let或者const来实现:

image-20230620140805650

image-20230801155811339

image-20230801160337912

var、let、const的选择

那么在开发中,我们到底应该选择使用哪一种方式来定义我们的变量呢?

对于var的使用:

  • 我们需要明白一个事实,var所表现出来的特殊性:比如作用域提升window全局对象没有块级作用域等都是一些历史遗留问题;

  • 其实是JavaScript在设计之初的一种语言缺陷

  • 当然目前市场上也在利用这种缺陷出一系列的面试题,来考察大家对JavaScript语言本身以及底层的理解;

  •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,我们可以使用最新的规范来编写,也就是不再使用var来定义变量了;

对于let、const

  • 对于let和const来说,是目前开发中推荐使用的;

  • 我们会优先推荐使用const,这样可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不会被随意的篡改

  • 只有当我们明确知道一个变量后续会需要被重新赋值时,这个时候再使用let

  • 这种在很多其他语言里面也都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规范,尽量我们也遵守这种规范;

模板字符串

模板字符串-基本使用

在ES6之前,如果我们想要将字符串和一些动态的变量(标识符)拼接到一起,是非常麻烦和丑陋的(ugly)。

ES6允许我们使用模板字符串来嵌入JS的变量或者表达式来进行拼接:

  • 首先,我们会使用 `` 符号来编写字符串,称之为模板字符串;

  • 其次,在模板字符串中,我们可以通过 ${expression} 来嵌入动态的内容;

image-20230620140830016

标签模板字符串-基本使用

模板字符串还有另外一种用法:标签模板字符串(Tagged Template Literals)。

我们一起来看一个普通的JavaScript的函数:

image-20230620140840692

如果我们使用标签模板字符串,并且在调用的时候插入其他的变量

  • 模板字符串被拆分了;

  • 第一个元素是数组,是被模块字符串拆分的字符串组合;

  • 后面的元素是一个个模块字符串传入的内容;

image-20230620140849852

应用: React的styled-components库

image-20230620140913229

ES6函数用法增强

函数的默认参数

在ES6之前,我们编写的函数参数是没有默认值的,所以我们在编写函数时,如果有下面的需求:

  • 传入了参数,那么使用传入的参数;

  • 没有传入参数,那么使用一个默认值;

而在ES6中,我们允许给函数一个默认值:

image-20230620140939802

严谨的默认值写法

image-20230620140949295

image-20230801163853570

image-20230801164003056

函数默认值的注意事项

1、默认值也可以和解构一起来使用:

image-20230620140959371

2、另外参数的默认值我们通常会将其放到最后(在很多语言中,如果不放到最后其实会报错的):

  • 但是JavaScript允许不将其放到最后,但是意味着还是会按照顺序来匹配;

3、另外默认值会改变函数的length的个数,默认值以及后面的参数都不计算在length之内了。

函数的剩余参数(已经学习)

ES6中引用了rest parameter,可以将不定数量的参数放入到一个数组中:

  • 如果最后一个参数是 ... 为前缀的,那么它会将剩余的参数放到该参数中,并且作为一个数组;

image-20230620141020780

那么剩余参数和arguments有什么区别呢?

  • 剩余参数只包含那些没有对应形参的实参,而 arguments 对象包含了传给函数的所有实参;

  • arguments对象不是一个真正的数组,而rest参数是一个真正的数组,可以进行数组的所有操作;

  • arguments是早期的ECMAScript中为了方便去获取所有的参数提供的一个数据结构,而rest参数是ES6中提供并且希望以此来替代arguments的;

注意:剩余参数必须放到最后一个位置,否则会报错。

函数箭头函数的补充

在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箭头函数的用法,这里进行一些补充:

  • 箭头函数是没有显式原型prototype的,所以不能作为构造函数,使用new来创建对象;

  • 箭头函数也不绑定this、arguments、super参数;

image-20230620141045296

image-20230620141055382

展开语法

展开语法(Spread syntax)

  • 可以在函数调用/数组构造时,将数组表达式或者string在语法层面展开;

  • 还可以在构造字面量对象时, 将对象表达式按key-value的方式展开;

展开语法的场景:

  • 在函数调用时使用;

  • 在数组构造时使用;

  • 在构建对象字面量时,也可以使用展开运算符,这个是在ES2018(ES9)中添加的新特性;

注意:展开运算符其实是一种浅拷贝;

引用赋值、浅拷贝、深拷贝

引用赋值

image-20230801170829431

浅拷贝

image-20230801171555868

image-20230801172036279

深拷贝

image-20230801172310404

数值的表示

在ES6中规范了二进制和八进制的写法:

image-20230620141114276

另外在ES2021新增特性:数字过长时,可以使用_作为连接符

image-20230620141123640

Promise

异步任务的处理

在ES6出来之后,有很多关于Promise的讲解、文章,也有很多经典的书籍讲解Promise

  • 虽然等你学会Promise之后,会觉得Promise不过如此;

  • 但是在初次接触的时候都会觉得这个东西不好理解;

那么这里我从一个实际的例子来作为切入点:

  • 我们调用一个函数,这个函数中发送网络请求(我们可以用定时器来模拟);

  • 如果发送网络请求成功了,那么告知调用者发送成功,并且将相关数据返回过去;

  • 如果发送网络请求失败了,那么告知调用者发送失败,并且告知错误信息;

image-20230620143859708

什么是Promise

在上面的解决方案中,我们确确实实可以解决请求函数得到结果之后,获取到对应的回调,但是它存在两个主要的问题:

  • 第一,我们需要自己来设计回调函数、回调函数的名称、回调函数的使用等;

  • 第二,对于不同的人、不同的框架设计出来的方案是不同的,那么我们必须耐心去看别人的源码或者文档,以便可以理解它这个函数到底怎么用;

我们来看一下Promise的API是怎么样的:

  • Promise是一个,可以翻译成 承诺、许诺 、期约;

  • 当我们需要的时候,给予调用者一个承诺:待会儿我会给你回调数据时,就可以创建一个Promise的对象;

  • 在通过new创建Promise对象时,我们需要传入一个回调函数,我们称之为executor

    • 这个回调函数会被立即执行,并且给它传入另外两个回调函数resolvereject
    • 当我们调用resolve回调函数时,会执行Promise对象的then方法传入的回调函数
    • 当我们调用reject回调函数时,会执行Promise对象的catch方法传入的回调函数

语法

  • new Promise()(executor)
    • executor(resolve, reject) => void
      • resolve(res),用于将 Promise 状态从pending转换为fulfilled,并返回res。
      • reject(err),用于将 Promise 状态从pending转换为rejected,并返回err。
    • 返回:
    • promisePromise,返回一个新的 Promise 对象。

1、定义

js
const p = new Promise(executor)

cosnt p = new Promise((resolve, reject) => {
  if(成功) {
    // 调用resolve,then传入的回调会被执行
    resolve('成功结果')
  } else {
    // 调用reject,catch传入的回调会被执行
    reject('错误信息')
  }
})

2、使用

js
new Promise(executor).then(onResoledCallback, onRejectedCallback)

new Promise(executor).then((res) => {
  console.log('成功:', res)
},(err) => {
  console.log('失败:', err)
})

new Promise(executor)
  .then(onResoledCallback)
  .catch(onRejectedCallback)

new Promise(executor)
  .then(onResoledCallback)
  .catch(onRejectedCallback)
  .finally(onFinallyCallback)

Promise三种状态

上面Promise使用过程,我们可以将它划分成三个状态

  • 待定(pending): 初始状态,既没有被兑现,也没有被拒绝;

    • 当执行executor中的代码时,处于该状态;
  • 已兑现(fulfilled): 意味着操作成功完成;

    • 执行了resolve时,处于该状态,Promise已经被兑现;
  • 已拒绝(rejected): 意味着操作失败;

    • 执行了reject时,处于该状态,Promise已经被拒绝;

注意: Promise的状态一旦被确定下来,就不能再执行某个回调函数更改状态

image-20230803160353648

通过Promise重构之前的异步请求

那么有了Promise,我们就可以将之前的代码进行重构了:

image-20230620144006320

executor

executor是在创建Promise时需要传入的一个回调函数,这个回调函数会被立即执行,并且传入两个参数:

image-20230620144016549

通常我们会在Executor中确定我们的Promise状态:

  • 通过resolve,可以兑现(fulfilled)Promise的状态,我们也可以称之为已决议(resolved);

  • 通过reject,可以拒绝(rejected)Promise的状态;

这里需要注意:一旦状态被确定下来,Promise的状态会被锁死,该Promise的状态是不可更改的

  • 在我们调用resolve的时候,如果resolve传入的值本身不是一个Promise,那么会将该Promise的状态变成兑现(fulfilled);

  • 在之后我们去调用reject时,已经不会有任何的响应了(并不是这行代码不会执行,而是无法改变Promise状态);

resolve参数类型

resolve不同参数值的区别:

情况一:如果resolve传入一个普通的值或者对象,那么这个值会作为then回调的参数

image-20230620144048219

情况二:如果resolve中传入的是另外一个Promise,那么这个新Promise会决定原Promise的状态

image-20230620144110509

情况三:如果resolve中传入的是一个thenable对象,这个对象有实现then方法,那么会执行该then方法,并且根据then方法的结果来决定Promise的状态

image-20230620144117642

实例方法

then()

参数

then方法是Promise对象上的一个实例方法

  • 它其实是放在Promise的原型上的 Promise.prototype.then

then方法接受两个参数:

  • fulfilled的回调函数:当状态变成fulfilled时会回调的函数;

  • reject的回调函数:当状态变成reject时会回调的函数;

image-20230620144126129

多次调用

一个Promise的then方法是可以被多次调用的:

  • 每次调用我们都可以传入对应的fulfilled回调;

  • 当Promise的状态变成fulfilled的时候,这些回调函数都会被执行;

image-20230620144135835

返回值▸

then方法本身是有返回值的,它的返回值是一个Promise,所以我们可以进行如下的链式调用

image-20230803165403457image-20230803165919371

但是then方法返回的Promise到底处于什么样的状态呢?

Promise有三种状态,那么这个Promise处于什么状态呢?

  • 当then方法中的回调函数本身在执行的时候,那么它处于pending状态;

  • 当then方法中的回调函数返回一个结果时

    • 情况一:返回一个普通的值,那么它处于fulfilled状态,并且会将结果作为resolve的参数;

      image-20230803170614371

    • 情况二:返回一个Promise,由新的Promise的状态决定

      image-20230803171156653

    • 情况三:返回一个thenable值;

      image-20230803171446486

  • 当then方法抛出一个异常时,那么它处于reject状态;

    image-20230803173524872

catch()

多次调用

catch方法也是Promise对象上的一个实例方法

  • 它也是放在Promise的原型上的 Promise.prototype.catch

一个Promise的catch方法是可以被多次调用的:

  • 每次调用我们都可以传入对应的reject回调;

  • 当Promise的状态变成reject的时候,这些回调函数都会被执行;

image-20230620144204633

返回值

事实上catch方法也是会返回一个Promise对象的,所以catch方法后面我们可以继续调用then方法或者catch方法:

语法:

▸ catch方法也会返回一个新的promise对象

可以通过该promise对象继续调用then()、catch()方法

image-20241104102043410


▸ catch方法的执行时机:

catch方法中的回调函数会被最早的promise的reject()方法回调

image-20241104103210886


▸ catch、then方法返回的默认状态都是fulfilled,后续继续执行then方法

下面的代码中,promise.catch()后续是catch中的err2打印,还是then中的res打印呢?

答案是res打印,这是因为catch传入的回调在执行完后,默认状态依然会是fulfilled的;

image-20241104103646274


▸ 如果希望catch、then方法后续执行catch()方法,那么需要通过抛出一个异常修改返回状态为reject

抛出异常的方法:throw new Error('error message')

image-20241104103917060


▸ 如果抛出的异常后没有catch()方法处理抛出的异常,就会报错

image-20241104105010644

image-20241104105013275


补充: 中断函数继续执行的方法:

  • 方法一:return
  • 方法二:throw new Error()
  • 方法三:yield(暂时中断函数执行)

finally() @ES9

finally是在ES9(ES2018)中新增的一个特性:表示Promise对象无论变成fulfilled还是rejected状态,最终都会被执行的代码。

finally方法的回调是不接收参数的,因为无论前面是fulfilled状态,还是rejected状态,它都会执行。

image-20241104110755128

类方法

resolve()

前面我们学习的then、catch、finally方法都属于Promise的实例方法,都是存放在Promise的prototype上的。

下面我们再来学习一下Promise的类方法

语法:

Promise.resolve的用法相当于new Promise,并且执行resolve操作

image-20230620144302217


▸ resolve参数的形态:

  • 情况一:参数是一个普通的值或者对象

  • 情况二:参数本身是Promise

  • 情况三:参数是一个thenable

使用场景:

▸有时候我们已经有一个现成的内容,希望将其转成Promise来使用,这个时候我们可以使用 Promise.resolve 方法来完成。

image-20241104112126598

reject()

reject方法类似于resolve方法,只是会将Promise对象的状态设置为reject状态

语法:

▸ Promise.reject的用法相当于new Promise,只是会调用reject:

image-20230620144323696


▸ Promise.reject传入的参数无论是什么形态,都会直接作为reject状态的参数传递到catch的。

image-20241104112653972

all()

另外一个类方法是Promise.all。

语法:

▸ Promise.all()的作用是将多个Promise包裹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Promise

image-20241104114759789


▸ 新的Promise状态由包裹的所有promise共同决定,所有promise执行逻辑与运算

  • 所有的Promise状态变成fulfilled状态时,新Promise状态为fulfilled,并将所有promise的返回值组成一个数组;

    image-20241104114338074

    image-20241104114131164

  • 有一个Promise状态为reject时,新Promise状态为reject,并将第一个reject的返回值作为参数;

    image-20241104114546052

    image-20241104114549524

应用场景: 发送网络请求时,当同时发送多个网络请求后,想等所有请求都有结果再一起返回,可以使用Promise.all

any() @ES12

any方法是ES12中新增的方法,和race方法是类似的:

语法:

▸ any()方法会等到一个fulfilled状态,才会决定新Promise的状态;如果所有的Promise都是reject,那么也会等到所有的Promise都变成rejected状态

image-20241104121343128


▸ any()方法执行逻辑或运算,如果所有的Promise都是reject的,会报AggregateError错误

image-20241104121738763

image-20241104121742381

allSettled() @ES11

all方法有一个缺陷:当有其中一个Promise变成reject状态时,新Promise就会立即变成对应的reject状态。

  • 那么对于resolved的,以及依然处于pending状态的Promise,我们是获取不到对应的结果的;

在ES11(ES2020)中,添加了新的API Promise.allSettled

语法:

▸ Promise.allSettled()方法会在所有的Promise都有结果(settled),无论是fulfilled,还是rejected时,才会有最终的状态;并且结果一定是fulfilled状态

image-20241104115655074

结果:

  • allSettled的结果是一个数组,数组中存放着每一个Promise的结果,并且是对应一个对象的;

  • 这个对象中包含status状态,以及对应的value值;

  • 注意:reject结果是reason值

image-20230803181529408

race()

如果有一个Promise有了结果,我们就希望决定最终新Promise的状态,那么可以使用race方法:

race是竞技、竞赛的意思,表示多个Promise相互竞争。

语法:

Promise.race()方法的所有promise谁先有结果,那么就使用谁的结果,无论结果是fulfilled还是rejected

image-20241104120253941

手写-Promise▸

Promise结构设计

Promses/A+ 规范: https://promisesaplus.com/

Promise三种状态

image-20230804155236017

调用回调函数时传递参数

image-20230804155855738

实例方法

then
then基本实现

思路:

  • 1 then接收onFulfilledonRejected参数,并将其保存到this上

  • 2.1 在resolve()回调方法的queueMicrotask()回调函数参数中调用onFulfilled方法

  • 2.2 在reject()回调方法的queueMicrotask()回调函数参数中调用onRejected方法

注意: queueMicrotask(cb)方法的作用是将cb回调方法加入到微任务队列中。

image-20230804162214217

同一个promise多次调用then

image-20230804162749533

思路: 将需要多次调用的成功回调和失败回调分别放入一个数组中,调用时再遍历该数组,分别调用数组中的回调方法

1、定义2个数组,将then中的成功、失败回调分别push到这2个数组中

image-20230804164309826

image-20230804164327089

2、遍历这2个数组,再分别调用数组中的回调方法

image-20230804164704305

image-20230804164732409

异步延时调用then

问题: then方法如果在延迟1秒后调用,当promise的resolve()执行时,该then方法的回调函数不会被执行。

image-20230804165009050

分析: 这是因为当promise内部的resolve()执行时,then方法由于延迟原因还没有加入到数组onFulfilledFns,也就不会被执行。

解决: 可以在then方法中,事先判断promise的状态

  • 如果已经是fulfilledrejected,表示已经执行了resolve()rejecct()方法,此时可以直接调用延迟调用的then方法的回调函数。
  • 只有在pending状态才将then方法的回调函数push到数组中保存。

image-20230804165532377


问题: 此时res1、res2无法接收到resolve()执行后的参数

image-20241104154418255

分析: 这是因为执行了resolve()方法后,status立马变成fulfilled,再执行then()方法时status已经处于fulfilled状态,then中的回调会被直接调用,此时queueMicrotask()方法还没有执行,this.value还没有赋值。

解决: 将状态status放入微队列queueMicrotask中

image-20230804165935831

image-20230804170001857


问题: 将状态status放入微队列queueMicrotask中后,resolve和reject都会执行,加入微任务队列

image-20230804171059521

分析: 这是由于resolve()和reject()在加入微任务时,status的状态都为pending。因此都会被加入微任务队列。

解决: 在加入微任务前判断当前状态是否为pending,如果不是pending则表示已经执行了某个回调,就不能加入微任务

image-20230804171504378

image-20230804171611533

then方法的链式调用

image-20230804173822349

思路:

  • 当前then方法没有返回值,所以默认会返回undefined,不能通过undefined.then()链式调用方法。
  • 通过then方法中返回一个新的Promise,可以实现链式调用then方法
  • 新Promise中resolve(res)或reject(err)的参数res或err必须是上一次then中回调返回的结果

image-20241104165759021


问题: 在new Promise中抛出异常的情况

image-20230804174130505

解决: 在constructor中捕获执行executor()的异常。

image-20230804174247394

封装try catch中相似的代码

image-20230804174556340

image-20230804175948146

then回调函数参数可选【
then执行结果值类型【

判断下面result的类型:普通值、promise、thenable

补充:

  • 可以通过result instanceof Promise判断否是一个Promise
  • 可以通过typeof result.then === 'function'判断是否是一个thenable对象

image-20230804175249845

catch

调用catch方法

image-20241104171857387


▸ 基本实现

思路:通过调用then方法时只传递reject回调实现catch

image-20241104171817256


问题: 在回调函数有值(存在)的情况下,才去执行函数或添加到数组中

image-20230804180124250


问题: 调用catch的是返回的新promise,不是和then同一个promise

image-20241104172951614

解决: 当promise1中的reject为undefined时,在then方法执行reject回调处抛出一个异常。这样就会被第二个promise接收到了

image-20230804181618191

finally

调用finally方法

image-20230804203232552


▸ 基本实现

思路: 可以借用then()方法,在then方法的resolve和reject回调中都调用onfinally()实现

image-20241104175809777


问题: 添加catch后,执行resolve时,finally被阻止了,不再执行finally中的回调。只有执行reject时才会执行finally

image-20230804203602679

image-20230804203353587

原因: 这是由于catch方法中是这样调用then的:this.then(undefined, onRejected),其中成功回调是undefined,所以就不会处理上次then返回的值

image-20241104180538179

解决: 当onFulfilled为undefined时,给它一个默认的回调函数:value => { return value }

image-20230804204302336

类方法

resolve

思路: 直接在 new Promise()中调用 resolve() 方法

image-20241105220625982

使用resolve

image-20230804204953824

reject

思路: 直接在 new Promise()中调用 reject() 方法

image-20241105220720564

使用reject

image-20230804205018805

all

特点:

  • all中所有的promise都有结果后才会执行then或catch方法
  • 所有的promise之间执行与运算:都为resolve进入then方法;有一个reject进入catch方法

关键: 什么时候要执行resolve、什么时候要执行reject

思路: 遍历all的promises参数

  • 当有一个promise结果为reject时直接执行reject(),
  • 否则进入then,并保存结果到values中,当所有promise都有结果并且结果为resolve时,执行resolve()

image-20241105222517652

使用all

image-20241105221817643

allSettled

特性: allSettled会等所有promise都有结果(不区分resolve和reject),进入then方法,不会进入catch方法

image-20241105223847145

使用allSettled

image-20241105223724491

image-20230804211020865

race

特性: 只要有一个promise有结果,race立马有结果,无论resolve还是reject

image-20241105224634663

等价于下面的写法:

image-20230804211736445

使用race

image-20230804211613090

image-20230804211633864

any

特性:

  • 必须等到promise有一个resolve的结果,any才会有一个resolve的结果
  • 否则必须等到所有的promise都为reject结果,any才会有一个reject的结果

image-20241105230012823

使用any

image-20241105230148786

image-20241105230400826

image-20230804212626577

image-20230804212634453

最终代码▸

js
  /* 工具函数-封装try...catch函数 */
  function runFunctionWithCatchError(fn, value, resolve, reject) {
    try {
      resolve(fn(value))
    } catch (err) {
      reject(err)
    }
  }

  // Promise状态
  const PROMISE_STATUS_PENDING = 'pending'
  const PROMISE_STATUS_FULFILLED = 'fulfilled'
  const PROMISE_STATUS_REJECTED = 'rejected'

  class MrPromise {
    constructor(executor) {
      this.status = PROMISE_STATUS_PENDING
      this.value = undefined
      this.reason = undefined
      this.onFulfilledFns = []
      this.onRejectedFns = []

      const resolve = (value) => {
        if (this.status === PROMISE_STATUS_PENDING) {
          queueMicrotask(() => {
            if (this.status !== PROMISE_STATUS_PENDING) return
            this.status = PROMISE_STATUS_FULFILLED
            this.value = value
            for (const fn of this.onFulfilledFns) {
              fn(this.value)
            }
          })
        }
      }

      const reject = (reason) => {
        if (this.status === PROMISE_STATUS_PENDING) {
          queueMicrotask(() => {
            if (this.status !== PROMISE_STATUS_PENDING) return
            this.status = PROMISE_STATUS_REJECTED
            this.reason = reason
            for (const fn of this.onRejectedFns) {
              fn(this.reason)
            }
          })
        }
      }

      try {
        executor(resolve, reject)
      } catch (err) {
        reject(err)
      }
    }

    then(onFulfilled, onRejected) {
      // 判断onFulfilled、onRejected回调函数是否存在
      onRejected = onRejected || ((err) => { throw err })
      onFulfilled = onFulfilled || ((res) => res)
      
      return new MrPromise((resolve, reject) => {
        // console.log('then status: ', this.status)
        if (this.status === PROMISE_STATUS_FULFILLED) {
          runFunctionWithCatchError(onFulfilled, this.value, resolve, reject)
        }
        if (this.status === PROMISE_STATUS_REJECTED) {
          runFunctionWithCatchError(onRejected, this.reason, resolve, reject)
        }

        if (this.status === PROMISE_STATUS_PENDING) {
          this.onFulfilledFns.push(() => {
            runFunctionWithCatchError(onFulfilled, this.value, resolve, reject)
          })

          this.onRejectedFns.push(() => {
            runFunctionWithCatchError(onRejected, this.reason, resolve, reject)
          })
        }
      })
    }

    catch(onRejected) {
      return this.then(undefined, onRejected)
    }

    finally(onFinally) {
      this.then(
        () => {
          onFinally()
        },
        () => {
          onFinally()
        }
      )
    }

    static resolve(value) {
      return new Promise((resolve) => resolve(value))
    }

    static reject(reason) {
      return new Promise((resolve, reject) => reject(reason))
    }

    static all(promises) {
      return new Promise((resolve, reject) => {
        const values = []
        promises.forEach((promise) => {
          promise.then(
            (res) => {
              values.push(res)
              if (values.length === promises.length) {
                resolve(values)
              }
            },
            (err) => {
              reject(err)
            }
          )
        })
      })
    }

    static allSettled(promises) {
      return new Promise((resolve, reject) => {
        const results = []
        promises.forEach((promise) => {
          promise.then(
            (res) => {
              results.push({ status: 'fulfilled', value: res })
              if (results.length === promises.length) {
                resolve(results)
              }
            },
            (err) => {
              results.push({ status: 'rejected', reason: err })
              if (results.length === promises.length) {
                resolve(results)
              }
            }
          )
        })
      })
    }

    static race(promises) {
      return new Promise((resolve, reject) => {
        promises.forEach((promise) => {
          promise.then(
            (res) => {
              resolve(res)
            },
            (err) => {
              reject(err)
            }
          )
        })
      })
    }

    static any(promises) {
      return new Promise((resolve, reject) => {
        const reasons = []
        promises.forEach((promise) => {
          promise.then(
            (res) => {
              resolve(res)
            },
            (err) => {
              reasons.push(err)
              if (reasons.length === promises.length) {
                reject(new AggregateError(err))
              }
            }
          )
        })
      })
    }
  }

测试

js
  // 测试
  const p1 = new Promise((resolve, reject) => {
    setTimeout(() => {
      reject('p1~')
    }, 3000)
  })
  const p2 = new Promise((resolve, reject) => {
    setTimeout(() => {
      reject('p2~')
    }, 5000)
  })
  const p3 = new Promise((resolve, reject) => {
    setTimeout(() => {
      reject('p3~')
    }, 3000)
  })

  const p = new MrPromise((resolve, reject) => {
    // throw new Error('抛出异常')

    resolve('aaa')
    // reject('111')

    // setTimeout(() => {
    //   // resolve('aaa')
    //   reject('111')
    // }, 1000)
  })

  // - 类方法-any
  Promise.any([p1, p2, p3]).then(
    (res) => {
      console.log('any res: ', res)
    },
    (err) => {
      console.log('any err: ', err)
    }
  )

  // // - 类方法-race
  // Promise.race([p1, p2, p3]).then(
  //   (res) => {
  //     console.log('race res: ', res)
  //   },
  //   (err) => {
  //     console.log('race err: ', err)
  //   }
  // )

  // // - 类方法-allSettled
  // Promise.allSettled([p1, p2, p3]).then((res) => {
  //   console.log('allSettled: ', res)
  // })

  // // - 类方法-all
  // Promise.all([p1, p2, p3]).then(
  //   (res) => {
  //     console.log('all res: ', res)
  //   },
  //   (err) => {
  //     console.log('all err: ', err)
  //   }
  // )

  // // - 类方法-reject
  // Promise.reject('222').catch((err) => {
  //   console.log(err)
  // })

  // // - 类方法-resolve
  // Promise.resolve('1111').then((res) => {
  //   console.log(res)
  // })

  // p.then(
  //   (res) => {
  //     console.log('res: ', res)
  //   },
  //   (err) => {
  //     console.log('err: ', err)
  //   }
  // )

  // // - 异步延迟调用
  // setTimeout(() => {
  //   p.then(
  //     (res) => {
  //       console.log('异步延时调用 res: ', res)
  //     },
  //     (err) => {
  //       console.log('异步延时调用 err: ', err)
  //     }
  //   )
  // }, 2000)

  // // - 链式调用
  // p.then(
  //   (res) => {
  //     console.log('链式调用 res1: ', res)
  //     return 'bbb'
  //   },
  //   (err) => {
  //     console.log('链式调用 err1: ', err)
  //     return '222'
  //   }
  // ).then(
  //   (res) => {
  //     console.log('链式调用 res2: ', res)
  //     return 'ccc'
  //   },
  //   (err) => {
  //     console.log('链式调用 err2: ', err)
  //     return '333'
  //   }
  // )

  // // - catch
  // p.then((res) => {
  //   console.log('then res: ', res)
  // }).catch((err) => {
  //   console.log('catch err: ', err)
  // })

  // // - finally
  // p.then((res) => {
  //   console.log('then res: ', res)
  // })
  //   .catch((err) => {
  //     console.log('catch err: ', err)
  //   })
  //   .finally(() => {
  //     console.log('finally~')
  //   })

  // p.then(
  //   (res) => {
  //     console.log('res: ', res)
  //   },
  //   (err) => {
  //     console.log('err: ', err)
  //   }
  // )
  // p.then(
  //   (res) => {
  //     console.log('res2: ', res)
  //   },
  //   (err) => {
  //     console.log('err2: ', err)
  //   }
  // )